本文综合自:中医院

前言

目前,已有研究证明,肿瘤患者基础免疫力较为低下,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在疫情期间,如果肿瘤患者发烧了,或者出现类似感冒的“流感样”症状该怎么办呢?请听中医院专家为您解答。

“流感样”症状是什么?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冬春季,如果出现与流行性感冒相类似的临床症状称为“流感样”症状。例如:发热、畏寒、乏力、头痛、咽痛、全身酸痛和食欲不振等,以及鼻塞、流涕等,也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呼吸困难。

肿瘤患者如何鉴别

无论流感或普通感冒,抑或药物治疗后出现的症状,与“新冠”病毒感染有相似,也有不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有时候确实难以鉴别,首先不必惊慌,让我们来一步步对比排查。

1、筛查接触史

作为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接触史在诊断上是重要的参考因素。当肿瘤患者出现上述时,首先要确认是否有疫区接触史,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接触史。同时密切接触的家人是否有发热症状或上述接触史。

2、对比症状

普通感冒及流感

冬季为流感、普通感冒高发季节,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是普通感冒及流感的易感人群。

普通感冒可能有“着凉”的病史,往往伴有咽部不适、咳嗽、流涕、鼻塞等,症状相对较轻,少有发热及周身不适等,发热也多为中低热。

流感相对较重,发热、乏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更为明显,甚至出现呕吐、腹泻等,发热多为高热(>39℃),除并发肺炎外,极少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流感病毒IgM阳性。

无论流感或普通感冒,多为自限性,约2~3天就会出现症状的好转。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冠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休克等。实验室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胸部CT呈现病毒性肺炎改变。

治疗或疾病本身相关症状

一些抗肿瘤治疗药物会引起“流感样”症状,例如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干扰素等免疫调节剂、粒细胞刺激因子和白介素11等促进白细胞和血小板生长的药物以及唑来膦酸等治疗骨转移的药物等也会引起发热、流涕等“流感样”症状;化疗后的患者普遍会出现恶心呕吐、纳差、腹泻、乏力等,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也会伴有发热。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通常与特定药物、患者不良反应史、给药时间、联合用药等密切相关,大部分用药后2~3天也会出现症状的好转。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多发生于化疗后,既往化疗过程中可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初次化疗、大剂量化疗或更改化疗方案的患者需要警惕。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多发生于化疗后,体温多高于38.3℃并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0.5</L),多为细菌感染。

另外,肿瘤本身也可引起发热,例如癌性发热,常见于肿瘤负荷较大、肿瘤快速进展或终末期患者,以中低热常见,其发展慢,病程长,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以上,与肿瘤进展或肿瘤治疗有关,诊断时需除外其他病毒及细菌感染。

肿瘤患者如何处理?

当肿瘤患者发热并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疫区及患者接触史时,或伴有呼吸困难,建议医院发热门诊排查,视排查结医院隔离治疗。

当肿瘤患者出现发热且无流行病学接触史时,视既往及近期化疗情况,密切监测,对症处理,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建议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及时就诊,除外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及其他感染性疾病,以免贻误诊疗时机。外出就诊建议就近就诊,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程佩戴口罩,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除了药物治疗,最重要的就是加强防护意识,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患于未然。肿瘤患者作为易感人群,在疫情期间,应做到生活规律,注意休息。严禁聚会,减少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出门佩戴口罩,常通风,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及膳食营养均衡,荤素搭配,食物种类多样化,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蛋、奶等。放松心情,保持愉悦。化疗期间的患者,医院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本文综合自中医院周爱萍、李峻岭、王志杰等专家意见。

专家介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okjml.com/mbywh/15247.html
------分隔线----------------------------